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大秦:称帝 > 第137章 亩产千斤的粮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国师说的这两点真的很发人深思。\"

\"大秦的江山虽是我们的军队打下来的,但要巩固它,的确得考虑百姓的福祉。\"

\"我以前确实疏忽了,帮嬴政建立了王朝后,只想尽早功成身退,却忘了要协助他推行仁政。\"

\"结果,政权还没稳固,百姓就已经过得相当艰难。\"

\"虽然大秦的统治让他们不敢反抗,但民心一旦涣散,长时间下来肯定会出现大问题。\"

\"国师真是个高人,这样的问题他都能预见,真是让我自愧不如。\"

王翦作为嬴政的老师,未能好好辅助他稳固政权,本身就是失职。

虽然有其他因素,但本质没变。

如果没有国师,大秦可能很快就会陷入动荡。

王贲点头笑道:

\"爸,你说得对,国师就是考虑到这点,所以他做了一件事,解决了百姓面临的最大问题。\"

\"最大的问题?\"王翦一怔。

王贲随即点头回答:

\"对,就是关乎吃的问题。\"

\"你应该明白,民以食为天嘛。只有百姓吃饱穿暖,生活安定,就不会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说实话,如果大秦能让每家每户都吃得饱,有钱花,谁还会没事跟着那些六国残党造反呢?\"

\"说到底,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就是解决了他们的生存问题,这样大秦就有了民心。\"

\"民心所向,坚石也能破开。如果遇到六国残党的挑衅,百姓也不会答应,这样大秦的江山岂不是彻底稳固了?\"

听完王贲的话,王翦脸上露出惊讶。

的确,如王贲所说,民以食为天。

对于百姓来说,谁是君主并不重要。

他们只关心能否吃饱,能否活下去。

只要满足了这一点,他们才不在乎谁是皇帝呢。

只是他实在想象不出,国师是如何解决大秦的粮食问题的。

要知道,不是大秦不想解决,而是根本无法解决。

秦军需要大量粮食,百万大军加上数十万不能从事生产的劳役,只能靠剥削农民来获取供应。

若风调雨顺还好,农民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

但遇上旱灾、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不仅交不起沉重的赋税,甚至会饿死。

所以,王翦听到王贲说国师竟然解决了粮食问题,简直难以置信。

虽然他心里已相信苏文是个神仙。

但他不禁想,这些问题真是神仙能解决的吗?

王翦挠了挠头,实在想不通是怎么回事。

粮食问题可是所有生物的基本需求,关乎生死存亡。

要彻底解决,首要任务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出。

但大秦的农业经过世世代代的努力,已经达到巅峰,仍然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国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贲瞧着父亲一脸困惑,笑得合不拢嘴。

别说他爸,就连他自己当初听到这消息都直呼不可能,还一度怀疑苏文是骗子。

不过时间证明,这一切竟是真的。

国师真的解决了大秦的粮食问题,让百姓不再为生计忧虑。

比起以前的困苦,现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他们都是普通人,没有贵族的奢侈期望,能安稳生活,对他们来说已是梦想成真。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人煽动叛乱,百姓也不会答应。

这样一来,六国残部也无法掀起风浪。

时间久了,他们心中的执着逐渐减少,最终融入大秦。

可以说,国师的举措对大秦的影响远超瘟疫疫苗,是秦国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王翦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抬头看着傻笑的王贲,气鼓鼓地说:“你还不快说,国师到底做了什么,怎么做,你想急死老子吗?”

王贲一愣,抬头正视王翦,回答道:“其实国师做的事很简单,他培育了几种亩产上千斤的作物,比如红薯、高产稻谷。还有番茄、黄瓜这类新蔬菜。最后,他把这些种子和种植方法分给了每家每户。”

“对了,他还制造了一些农具,像曲辕犁、筒车,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这些作物的生长条件并不苛刻,一年能收获多次。所以即使大秦赋税高,百姓家里的粮食还是堆满仓库。”

“所以大王放弃了之前的重农抑商政策,大力发展商业。起初我们不理解,但几个月内,大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大秦比以前强大多了。”

“百姓们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有钱花,每天都乐呵呵的。如果用四个字形容现在的秦国,那就是‘国泰民安’。这一切,都是国师带给他们的。”

“百姓们心知肚明,所以把国师当作大秦的信仰。大王也因此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戴。”

第二百三十五章

“红薯?高产稻谷?”

“亩产上千斤的作物?”

“番茄?黄瓜?”

“新蔬菜?”

“曲辕犁?筒车?”

“新农具?”

王翦震惊不已,他相信王贲不会骗他,这种事情也不容开玩笑。

亩产上千斤的作物,岂是儿戏?而且听王贲说,这些作物一年能收成多次,比大秦以前的产量不知高出多少倍。

王贲的意思很明显,农产品种类已经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品种。

这时,他想到了桌上的小菜,目光落在上面。

“这两样就是新蔬菜吗?”

这是柳云惠买来的,他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好吃。

他曾问过,后来就没兴趣了。对他来说,好吃就行,是什么无所谓。

但现在看来,这些应该是苏文培育的新作物。

王贲看着桌上的小菜,微微一怔。

“怎么,你天天吃还不知道?柳姨没告诉你吗,红色的是番茄,也叫西红柿,绿色的是黄瓜。我记得特意让人给你送了红薯、土豆和玉米,这些都是亩产千斤的粮食。”

“我以为你知道呢,原来你只顾吃啊。”

他没想到,父亲连这些都不清楚。

按理说,皇宫发的粮食早就换成红薯、玉米这类了。

虽然王翦隐退,但朝廷的俸禄还在,除了偶尔买点蔬菜,其他根本吃不完。

他没想到这老头这么糊涂,都没注意到吃的东西变了?

王翦闻言,脸上微红。他哪会去想这些,能吃就行。

他比较爱吃肉,对蔬菜就喜欢红色和绿色的。

其他的,他根本不吃。

至于王贲说的红薯和玉米,他吃过,觉得惊艳。

他原本以为是其他国家进贡的特产,或是嬴政派人送来的。

谁知道,现在大秦上下都在吃这些。

之前他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红薯这类食物味道好,做法简单,饱腹感强,作为军粮肯定不错。

只是他当时以为这些很稀有。

没想到,大秦早已今非昔比。

尽管如此,他瞪了王贲一眼,哼哼道:

“这怪得了我吗?这破院子一年到头见不到个人,我死了都没人知道,而且你小子半年没来看我,我还想找你算账呢。”

虽然这么说,王翦心里并没有真生气。

毕竟他知道上次自己确实过分了。

更重要的是,儿子不仅带来了增元丹这样的惊喜,还带来让他震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