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60章 国有变集体,股份制经营的条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章 国有变集体,股份制经营的条件

不怪众人闻听消息如丧考妣,主要是太吓人了。

县机械厂再不景气,也是国有工厂。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招工指标。

国有工厂一下子要自己找饭吃,这种事情谁敢想。

“凯峰,方主任真是这个意思吗?这么大的事情,你可别胡乱判断。”

陆长顺提醒林凯峰。

仔细想想方博年话里话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

“三叔,我就是想了周全,才会召集大家开会。”

“方主任临走留下两句话,要变天了,做好准备吧。”

林凯峰不紧不慢的将他和方博年的对话内容,重新复述给众人。

方博年不会无缘无故说起大小集体,社办企业的事情。

这么说。

明显是要想办法搞活这些包袱企业。

除了县机械厂接受市里面的直接管理,资金来自工业部门下拨。

大小集体和社办企业,都只能找他们的上级单位要钱。

上级单位找谁要钱?

还不是市里。

“我认为从今年开始,未来几年的的风向,一方面继续创收,另外……”

林凯峰深吸一口气。

说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两个字。

减负。

众人都不是傻子。

什么是减负,减轻负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一级的工矿企业,还有部属企业,暂时不会受到波及。”

“主要针对的还是有问题的大小集体,社办企业,还有咱们这种备荒备战年代的特殊产物。”

“同志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计划经济,对别的企业来说,等于是天塌地陷,对我们而言,等于是摆脱了束缚。”

当即,林凯峰拿出给学生授课的本领。

阐明利害关系,剖析决定背后的种种利因。

当这个排头兵,市里要给点福利政策。

抛开商业部门,单独和企业,工厂联系。

等于让县机械厂有了一柄尚方宝剑。

能和国有企业单独联系,等于也可以和外商直接联系。

林凯峰当场向众人保证,只要大家态度一致。

今年年底。

县机械厂的账面,将会多出起码近千万资金。

“一……一千万资金?!”

牛永贵呼吸都快停了。

几十万账面资金,已经让县机械厂乐的找不到北了。

一千万资金。

这特么得是多大一笔钱啊。

“啪啪啪。”

林凯峰站起来拍了拍巴掌。

再次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

“各位,谁能告诉我,现在是几月份?”

“三月份。”

车间主任老马说道。

“谁又知道,下个月会发生什么事情?”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能够回答。

“广交会。”

林凯峰意气风发的告诉大家。

每年四月中旬,国家都会在粤城举办广交会。

一年两次,分为春季广交会和秋季广交会。

来自全世界的外商,将会齐聚这场盛会。

春季广交会开幕时间为四月十五号,距离现在还有一个来月。

随着上级的精神下来,林凯峰保证帮厂里,拿到参加广交会名额。

同时,林凯峰还会研发出一项新的商品。

拿到广交会换外汇。

说起画饼,林凯峰绝对是重量级选手。

况且,他是真的有办法搞得大量资金。

之前的小打小闹,要是为自己积攒人脉和影响力。

重磅商品,还不是时候拿出来。

如果按部就班等下去。

林凯峰起码还要等三年,才能等到个人经商的政策下来。

三年时间,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利用眼下的小小契机,扩大自己的自主权。

星星之火,同样可以燎原。

“大家的意思呢?”

陆长顺看向左右众人。

“妈了个巴子的,干了!”

牛永贵用力拍了下桌子,众人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老牛,让你说意见,你怎么一惊一乍的。”

陆长顺埋怨道。

“同志们,我的意见就是没有意见。”

“几个月前,咱们厂是个什么鬼样子,你们心里都有数。”

“生产设备坏了一大堆,吃闲饭的关系户全特么涌进来混日子。”

“上级不待见,兄弟厂家不拿我们当人,一次创汇任务,差点没把咱们逼死。”

“现在呢?食堂顿顿有吃肉,大白馒头,大米饭,你们可都没少吃。”

“欠的一屁股债,也特么都还清了,挺起腰杆重新做人。”

“你们有儿有女,不为自己想想,也该为他们想想。”

牛永贵先是让众人摸着心口想一想。

眼下的这些福利,都是谁给带来的。

林凯峰那一次说了空话,大话?

参与会议的厂领导,除了林凯峰,年轻最小的也有四十岁。

还能在厂里干几年?

机械厂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家的子女也都能跟着沾光。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众人认真估量着牛永贵的话。

次日。

一份联名书,交到了方博年案头。

跟着联名书一块过来的,还有林凯峰。

看着上面一个个人名,方博年暗道一声厉害。

仅仅一天时间,林凯峰不但领会了自己的意思。

而且还将全厂领导说服。

这份魄力和执行力,可谓是绝无仅有。

“林凯峰同志,你知道我一旦收下这份联名书,意味着什么吗?”

林凯峰淡笑道:“意味着市里除了给厂里开基本工资,职工的吃穿用度,生老病死,全要有我们自己的想办法。”

“每年要上交一定比例的资金。”

“不全面。”

方博年摇头道。

“事情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除了你以上说的这些,你们厂的性质,还将从国有企业,变成集体企业。”

“性质虽然变了,职工却不得随意开除。”

“还有,你们厂已经有了两样拳头产品,职工的工资,也要由你们厂自行解决。”

“一旦机械厂效益走上正轨,每年还要给市里,解决部分返城知青的工作问题。”

“关于计划内物资调拨,市里不会做任何的干涉,能不能拿到,能以多少钱拿到,都要靠你们自己。”

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工厂,就必须承受其他人承受不了的重担。

后面这些要求,并不在文件内容当中。

属于方博年和工业部门的额外条件。

试点就该有试点的样子。

做好了,能给其他集体企业带来榜样效应。

失败了。

市里肯定是要兜底的。

不可能让数百名职工流落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