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带着老婆回五代 > 第292章 李彦群南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设计把协助自己戍守平州的契丹人都杀了,率所部十五万、车帐八千乘直奔子弟军,其牛羊和人口前后绵延七十里之长!

随后还有二十五万人紧跟卢文进的步伐,投奔子弟军!

先期返回的李彦卿,跟王思同进行了沟通,要求加快速度,迎接第一批前来的四十万人。

这个事情是李继岌离开以后的第一件大事。

韩延徽、李绍荣等人相当重视,开完会以后各司其职,加班加点,力促第一批小城竣工交付,第二批尽早开工!

工地上,子弟军的战士们正在筑城建房。

由于政工队的宣传,子弟军的士兵们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战时为国,平时为民’已经成为子弟军的信条。

他们坚信这是给自己修建房屋,给自己退伍后的生活营造幸福的家园!

小城里面的院子,都是八丈长宽的面积,房子两丈入深,可供居住的房子面积一百八十平米,足够一家六七口人居住。

集中供暖的暖气片已经安装完毕,正在试水。

此时正是三月的天气,在中原早已柳绿花红,但这里却依然天寒地冻。

可是进入房间,顿时就会被暖烘烘的热气包围,甚至都要脱掉棉衣,才会更舒适一些。

韩延徽是在契丹住过很长时间的,而如今这样的感受,使老韩感慨颇多:“有了这样的房子,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就要改变了!”

这样的改变,无疑正是子弟军全军上下盼望的!

有了人,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力,就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这样的院子十个一排,十排一百户组成一个街区,整个小城有二十个这样的街区。

街区之间,用三丈宽的道路隔开。

整个小城泾渭分明,道路通畅!

东边的工业区也建成了宽大的厂房,根据李继岌的吩咐,纺织厂、榨油厂、酿酒坊是标配,每个小城都有。

剩下的厂房则没有安装设备,要等到在这里定居的百姓们来了以后,由他们自行选择,开设什么样的工坊。

最令人惊叹的是,小城内的所有生活废水都通过地下的管道集中排泄到城外的污水处理站,其实就是几个大坑!

粪便排进去以后,再把清扫大街的垃圾如杂草等物扔进去,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沼气,而沼气又通过专用管道延伸到工坊,用作燃料!

所以,这小城,必将是清洁的、高效的、令人幸福感爆棚的!

过了一个月,卢文进率领他的十五万首批居民来了!

在原来的渤海国东京龙原府,如今的珲春城,子弟军的东北军政府,大同朝的高级官员们,接待了卢文进。

卢文进说道:“老夫此次前来,跟随者大约十五万人,后续还有二十五万人。

想必大家已经有了妥善的安置策略!”

韩延徽说道:“老卢,你放心吧!

先期的十座城已经完工,可以居住。

你们这十五万人就先挤一挤,然后腾出人手,快马加鞭,建设第二批小城。

参照我们的人力使用,五万人三个月修建十座小城,你的十五万加上我们的五万,就是四个施工大军,三个月后,就可以有四十座小城竣工,可以安置四十万人。

这样,你带来的人就可以全部安置。

以后就按照这样的速度推进,每一季度安置四十万人!

不过,这就是你老卢的任务了!”

卢文进笑道:“那是没问题的!

我老卢来了可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的!”

韩延徽拿出教令:“卢文进听令!”

卢文进忙起身拱手!

韩延徽:“卢文进忠君体国,治民有方,命卢文进为大同朝东北军政府民政官!”

卢文进伸手接了教令,这才说道:“咱们的李公子不在此处吗?”

韩延徽:“公子南下,征讨南汉、交州、川蜀去了!

此处剩下的事情,就是你跟两位李将军的事情了!

他俩管军,你管民,所缺人手,自行解决!”

所谓的军政府,除了军队系统外,民政部门主要由九大尚书各派出一个人组成,这也是王朝初创时,不得已采用的精干组织方式!

卢文进说道:“老夫在契丹时,也多有属下帮忙打理,不知这些人,是否可以进入军政府任职?”

韩延徽、李绍荣、李彦卿等都笑而不语!

卢文进一愣,随即笑笑:“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做主了!”

随后,众人边吃边说,草拟了筑城阶段对百姓的管理办法,并决定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摸索,争取早日制定出适合大同朝发展的民典!

这个事情,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卢文进的管理能力既然能得到阿保机的赏识,自然不是浪得虚名。

他很快就在自己带来的汉人当中挑选出十几个得力的人手,分别执行院子的分配、户籍的登记、土地的丈量和分配、工坊的启动、做工人员的实操和培训、筑城劳动力的组织等事务,不仅井井有条,而且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赞扬。

有了这样的管理高手,韩延徽也乐得轻松,把重心放在了朝鲜半岛的经营上面,而东北的建设和经营,则全部交给了卢文进。

李彦群没有同李继岌一起南下,他带了纺织机、玻璃品、香皂、香水等物资前往江南,会合李过分的几个师兄弟,准备在金陵、润州、苏州先开三场招募商人的大会。

李彦群之所以会选择这三个地方,是因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中唐以后,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晚唐初时,苏州、余杭(杭州)的发展比其他城市要快得多。

《吴郡志》卷50《杂志》云:\"唐时,苏之繁雄固为浙右第一矣。\"

刘禹锡为苏州刺史时说:\"伏以当州(本州,指苏州)口赋,首出诸郡。\"

白居易说:\"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

土虽沃而尚劳,人徒庶而未富。\"

苏州与杭州相比,苏州的发展更快、所以杜牧说:\"钱塘于江南繁大,雅亚吴郡。\"

但是,这样繁荣的市井场面,对于李继岌来说,正是一片待开发的金银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