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夏侯弃子 > 第279章 曹叡回邺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侯信都没有想到,曹植会这么快就被踢出局,只能是感叹一句,醉酒误事啊。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初春了,大地冰雪消融,受到秦岭山脉的阻挡,陇西三郡和汉中这边的气候回暖的比较快,也让这边的冰雪融化的比山脉的北侧更快。

夏侯信赤着脚,在小溪边随意的洗了洗脚,就招呼着曹叡先一同回到南郑的府邸。

自从拿下了汉中之后,夏侯信就将自己绝大多数的力量都囤积在汉中,陇西三郡的政务基本上全部都交给了张既去处理,反正屯田已经实行了两年,在那些流民和民夫得到了土地之后,爆发了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

夏侯信又将从草原买过来的耕牛,开始以屯为单位,在几个地方试行合作制,至于选择哪几个屯,夏侯信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选择哪几个奴力耕种,缴粮最多的屯先满足。

这个政策必然会让一小部分人领先几步,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这个还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手段的时代,你想要玩后世的那些经济手段,也极难实现,毕竟基础就只有这么一点,尤其是基础材料方面,铁矿的开采和钢铁的冶炼,虽然已经带来了一定 的进步和影响,但缺乏更好的设备,他即便是再有想法,也没办法实现。

夏侯信从曹清的手中接过了书信,只是大略的看了看信中的内容,书信曹清已经看过。

“父亲这是想要召叡儿回去,夫君是如何想的?”

曹清自然知道,曹叡此时回去,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这么多年来,自己两人带着曹叡在身边也没见曹操说一定要将曹叡接回身边,可偏偏就是曹植被“发配”到了辽东之后,曹操就想起让曹叡回去,这意图就很明显了。

“回去干嘛?回去面对那个漩涡么?此刻叡儿在陇西,就是远离纷争,一旦回去了,就必然会被卷入立嗣。那些个嚷嚷着立嫡立长的人,看到了叡儿回去,恐怕还会再起波澜,而以如今叡儿的实力,回去了,也不过是棋子,还不如继续留在陇西。大不了,到时候带着兵马,打回去。”

夏侯信将手中的书信放在了桌案上,只感觉到如今还是应当苟着。

那些学子还没有真正的成长起来,均田也只是初见效果,没有形成根基和规模。

弱小,太过弱小了。

“可父王的来信,总不能置之不理吧?”

虽然内心中也不舍得让曹叡踏入那个旋涡,可夏侯信这么说话,却让曹清有些难以理解。

“将在外,君令不受。难道你舍得?”

“不舍得又能怎么样?”

“不舍得,就想办法拖着,局面即便再乱,邺城那边也当能够稳住。”

在曹操没有抛出明确的意思之前,他是不会让曹叡回去的,不然的话,名不正言不顺,很多事情就没办法开展,也没有正当的理由去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姑父、姑母,我觉得我这时候还是回去的好。”

两个人正商量着,见曹叡走了进来。

“说什么胡话?如今你回去,谁能保护你?不如就留在陇西,等再过两年,等你再大一点,等邓艾、姜维、徐达他们也再大一点,成熟一点,再陪着你一同回邺城不是很好么?”

夏侯信觉得此时回去太早了。

“姑父且安心在汉中主持战事,此番回去,只消邓艾、姜维等人随我一同回去便成。有些事情,早晚都要去面对,那不如让我早点去看清那些人的真面目。”

曹叡目光灼灼,丝毫不惧,让夏侯信觉得自惭形秽,过完年,自己也不过才三十而已,做起事情来已经瞻前顾后。

“也罢,不过保险起见,还是让元直和你一同回去。”

夏侯信见曹叡如此坚持,倒不再继续反对,只是要求他必须带着徐庶一同回去,徐庶能力非凡,必定能够在邺城对曹叡有所帮助。另外,夏侯信也害怕曹叡和姜维两个人万一脑子一热,干出什么无法收场的事情来。

“姑父,我看汉中大战在即,元直先生还是留在你身边比较好,刘备手下,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法正,都不是什么易于之辈,他留在你身边,对你的帮助更大。”

一听到夏侯信居然还要让徐庶也跟着自己走,曹叡不由得急了。这些年来,夏侯信和曹清两个人一直就将他带在身边,对他和亲生儿子没什么两样,在他的认知里面,只要夏侯信还在,一切就都可以挽回,也能有所依靠,一切事情,自然是要以夏侯信为先。

“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这事还是得听我的,元直跟你去更加好一点,至于汉中,我自然能够应付,接下来汉中的战事,都会是以防守为主,只要严密防守,自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邺城,那边可不是什么良善之地。”

“姑父不是说过么?人,都是磨出来的,此去邺城,未必不是机会,而且四叔如今退下,我过去了,正好可以收拢人手,难不成,姑父以为,就只靠着陇西便能够成事?”

曹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夏侯信听完之后一愣,然后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好,那你再选择800人带走,作为亲卫,孟杰也跟随你走。还有,你姑母这些年来,跟随在我身边,却少在岳丈和岳母跟前尽孝,你这次回去,正好可以让你姑母跟随你一道回去,也可以在身边照顾你。”

夏侯信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又将曹清也送回邺城。

“姑父何必如此?”

曹叡觉得夏侯信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了。

“自古以来,大将驻扎在外,必留家小在内以为人质,如今我已经掌握了五郡之地,汉中和陇西地理位置重要,自然应当遵从。”

“何况,你姑母这次回去,也是要多劝着你祖母,让你祖母能够安养天年。”

夏侯信这话很明显,就是让丁夫人好好的休息,别再掺和到这些事情里面来,虽然丁家和曹家多年联姻,可毕竟如今曹操的地位不同,丁家想要生存和发展,都要仰赖曹操,丁夫人越是懂事识大体,那么曹叡的机会就越大。

自汉初以来,虽然说着后宫不得干政,可后宫、宦官联合外戚一起干政的事情却时有发生,丁夫人如此的性情,只会让曹操对立曹叡有所顾忌,甚至于自己在日后,都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万不可生出怨怼之心。

就在五郡百姓开始了一年之计的忙碌,曹叡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朝着邺城而去,这不是不信任曹操,而是必要的自我保护。

一同随行的,还有徐庶一家,以及曹清,徐氏一家等人,这些人一走,整个汉中就只剩下了夏侯信等几个糙汉子,索性就直接不回在汉中的家里居住,每日里只住在府衙里面,一切衣食住行,都由衙门里面的一众仆役打理。

汉中因为地势原因,现成的良田都已经被豪族占领,那些山腰上土地,因为开垦困难,反而少去触及,夏侯信又定下法令,凡是开垦梯田者,赋税减半,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许多人都纷纷上山,选择那些合适的地方进行开垦,为此,夏侯信还专门设计了梯田的构造,并且让下面的百姓负责人过来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在汉中多囤积一些粮草。

另一方面,又不断的走了武都和汉中一线的地形,对于除马鸣道和阳平关之外,又让人在米仓山脚下设立营寨,开始修筑城墙。

因为筑城耗费时间太长,而且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夏侯信只能选择了一处山口,筑了一座十几米高的城墙,至于城墙上的角楼等设施,全部都没有。城墙的内侧就只是军营。

在武都阴平那边,也在重要点位不断的修筑工事,这些消息传到了成都,诸葛亮对着地图不断的完善着夏侯信的兵力布置,觉得短时间内,他不会发动对成都的进攻,于是便建议刘备加快对益州内部的整顿,和法正等人一起着手制定《蜀科》,又鼓励百姓耕种土地。

在发现了蜀锦被北方士族追捧之后,组织蜀中士族开始官民合办蜀锦作坊,大批量的生产蜀锦,组织商队通过上庸开始倾销到关中地区,并且不断的开始蔓延。

又通过关中,走向关东、河北。

大部分士族都喜爱蜀锦的华美,还有其特殊的花纹,一时之间,供不应求。只是曹操生性节俭,严令自己家人不得穿着,可曹操管得了自己家里人,却管不了其他人。

一路上走了三个月,曹叡终于在六月左右,赶到了邺城,曹操派曹丕亲自前来接曹叡、曹清等人,一家人的见面是如此的亲热和祥和。

“叡儿长大了,不知道这些年来,跟着你姑父学了些什么?”

曹丕极为热情的挽住了曹叡的手,曹叡也不挣扎,就任由曹丕牵着,朝着魏王府走去。